何新明
何新明,1955年出生,广东梅州兴宁人,1981年毕业于轻工部广州轻工业学校,后在华南理工大学深造,获工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从1981年毕业至今,他深耕陶瓷行业36载,凭借“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专注精神,带领企业渡过两次生存危机,从负债1.4亿元开始二次创业,经过近20年发展,成长为中国建陶行业领军企业。作为民族企业家,让中国陶瓷受世界尊敬是何新明最大的梦想,现在的他正带领着年销售收入达60亿元人民币的东鹏集团朝着世界级企业迈进。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厂,到中国建陶第一品牌;从石湾的改制企业,到布局全球的行业大鳄;从业内追赶者到弄潮者……何新明一手打造出中国陶瓷界声名赫赫的东鹏陶瓷。由于何新明对中国建陶行业作出杰出贡献,他已经连续五年蝉联中国陶瓷行业风云人物,2014年被评为“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现还担任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大鹏之志 不言放弃
不忘初心的信念早已融进何新明的骨子里,也给东鹏的企业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得益于这种坚守实业、坚守陶瓷的精神,东鹏一路走来,经受住了投资、地产等快钱行业的诱惑。
1991年,东平陶瓷集团先后成立几家分厂。3年后,何新明被任命为东平总厂厂长。不料,当年5月,一场特大洪水将东平陶瓷厂毁于一旦,企业面临解散危机,不得已退守沙岗的一个小车间。“不轻易言败,哪怕大水淹了厂房,我们也要等待机会,不忘初心坚持到底。”1995年,何新明迎来从业生涯的又一次挑战,也被他认为是此生最大的危机。这一年,他接管了负债1.4亿元濒临倒闭的华泰陶瓷,厂房设备残缺,债主临门,为躲避纠缠,何新明将办公地点搬到车间。巨大的压力让他从那个时候就患上了高血压。
坚守的背后,是何新明接手工厂时就立志有所作为的强烈追求和梦想支撑。此时的建陶产业还处于粗放竞争状态,没有品牌概念,何新明当时的小目标就是创立品牌,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接管华泰后,未来将企业带到何处?何新明第一个愿景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第一;二是要打造民族品牌。上世纪90年代,洋品牌在中国一骑绝尘,本土企业纷纷跟风起了“洋名字”,而鹰牌、海鸥、蝴蝶等“会飞的鸟”也在市场上一飞冲天。何新明翻阅词典书籍,在《庄子》的《逍遥游》看到了对大鹏的讴歌,寓意志存高远、前程远大。这非常契合他的理想和情怀,加上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和对原来东平厂的情结,“东鹏”品牌由此问世。
何新明的坚守还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大家都知道青岛海尔砸冰箱,却不知道佛山东鹏砸马桶。”1998年,东鹏砸了一批当时价值200多万元的马桶,以引起全体员工对质量的重视,提升士气,激发员工与国外陶瓷品牌一竞高下的雄心。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正是这种对初心的坚守,让东鹏逐渐从初期的“杂牌军”逐渐超越“正规军”,在行业脱颖而出。1998年,东鹏凭借“金花米黄”的创新,逐渐摆脱亏损并盈利1000万元。
以此为生 精于此道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建陶史,有的企业鼎盛一时却已成昨日黄花,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企业频频跨界,主业陶瓷反成为副业;也有的企业因决策失误,饮恨终身。
东鹏却犹如一只大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起步时不甘人后,在发展时引领同行。这离不开何新明的超前眼光和形势预判,屡屡在关键时候把握机遇,激流勇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997年,东鹏在亚洲金融危机时逆势扩张,7年内收购东乐厂、金鹏厂等5个工厂。2004年东鹏销售额跃升12亿元,比7年前翻了20倍。与此同时,东鹏也衍生出金意陶、汇德邦等一批品牌。此时的何新明却意识到,多品牌“跟风交了昂贵学费”。坚守陶瓷行业并不意味着在企业经营管理上,何新明不善变通。2006年,何新明召开高管会议,砍掉一部分品牌,就像通用汽车砍掉悍马一样,将子品牌切给别人,从东鹏剥离。直至今日,从东鹏分离的金意陶依然笑傲陶瓷界。“这种做法既成就了金意陶,也解放了我自己”。何新明如是说。
企业家心中永远有一张市场地图。从多品牌解放出来的东鹏,陆续在山东淄博、江西丰城、广东清远、湖南常德等地布局,产能辐射全国。此举也引发佛山陶瓷界大规模布局全国的热潮,佛山产业资本控制全国陶瓷产业的格局由此形成。何新明那句名言“以此为生,精于此道”就是诞生于这个时期。这是他经过多品牌一役的心得,也是对自己的警醒:东鹏只做陶瓷,只做单一品牌,不管扩张到哪里,专心、专注才能做好企业。所以,不管有多少人到他的办公室推销项目,他都坚持如一。
勇于担当 致力共赢
“东鹏更是一个新商业文明的传播者,它所构筑的共赢理念以及因此而获得的长足发展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可贵的范本。”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这样评价何新明和东鹏。
在东鹏创造的产值之外,何新明和他所缔造的东鹏更为行业建立了一种新的竞争秩序和商业文明。“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家企业好不是真的好。”何新明说,基于这种考虑,在遇到行业性问题时,东鹏都是第一个站出来。
“企业家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战略、自己的责任,有些人办了企业,但他不一定是企业家。”这种理想和担当让东鹏成为佛山陶瓷行业少有的异数。在何新明看来,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背负的东西很多,包括对员工的、对社会的责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做大了,企业家要把企业交给社会、回归社会的原因,这就是责任感。”
2001年底,石湾计划建设中国陶瓷城并以此作为出口基地。不料连遭企业资本婉拒、原大股东临时撤资,何新明临时决定加大投资,成为中陶城大股东。
城市的发展必将引发制造业的变迁。2007年,随着佛山大批陶瓷企业产能外迁,产业空心化成为横在陶企心头的一道坎。此时,何新明主动建言,并牵头建设中国陶瓷总部基地,为佛山留下陶瓷产业总部,佛山陶瓷在全国版图的地位反而因此强化。有人说,东鹏的规模、产值在陶瓷行业并不算最大,但对行业的影响和贡献却不可替代。这与何新明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的姿态密不可分。去年年初,当浙商蓝源资本向佛山陶瓷界推介产业互联网平台时,其他企业都是派出职业经理人前往,唯有东鹏是何新明亲自出马,并当即拍板投资众陶联项目。古语云:四十不惑。但现实中,四十而惑、四十方惑者远比不惑者更多。如今,走过45年历史的东鹏,颇似德国一些代代传承、精益求精的制造业企业。东鹏何以不惑,或许可以从何新明身上找到答案。
让中国陶瓷赢得世界尊重
佛山的陶瓷企业家们在引进技术、发展企业的时候往往有着一股比拼国外不服输的劲头。这与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产业发展后,佛山陶瓷企业走出国门却被斥为“小偷”的偏见有关。东鹏从命名之初就带着这种深深的民族感情。从率先引进国外陶瓷生产线、“金花米黄”产品创新引发行业模仿,到东鹏走出佛山布局全球设旗舰店、亮相世界顶级陶瓷展……东鹏的发展堪称佛山陶瓷产业标杆。
何新明曾不止一次走访佛山陶博会,他说是来看看产品新趋势。他的目标是“让中国陶瓷赢得世界尊重”,这一目标正因为众多陶瓷人的努力而逐步实现。但是何新明说,革命尚未成功,自己仍须努力。何新明从不掩饰他对佛山这片土地的热爱,他为佛山陶瓷行业出谋划策,寻找转型出路。从佛山崛起到反哺佛山,这大概也是何新明“初心”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