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校庆动态
  • 校庆标识
  • 校史回顾
    • 历史沿革
    • 红色基因
    • 校史研究
    • 图映历史
  • 校友风采
  • 影像广轻
  • 校友捐赠
    • 捐赠鸣谢
    • 捐赠项目
    • 捐赠方法
学校主页| 校友网| 招生
学校主页| 校友网| 招生
  • 首页
  • 校庆动态
  • 校庆标识
  • 校史回顾
    历史沿革
    红色基因
    校史研究
    图映历史
  • 校友风采
  • 影像广轻
  • 校友捐赠
    捐赠鸣谢
    捐赠项目
    捐赠方法

红色基因

  • 历史沿革
  • 红色基因
  • 校史研究
  • 图映历史
红色基因
  • 历史沿革
  • 红色基因
  • 校史研究
  • 图映历史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校史回顾» 红色基因» 正文

两航起义四校友

罗裕余,1938年毕业于广东省立广州农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1949年,罗裕余参加“两航起义”,后任中国民航总局的高级工程师。

邝耀荣,1939年毕业于广东省立广州农工业职业学校机械电机科,毕业后到航空公司工作,于1949年参加了著名的“两航起义”。解放后在北京首都机场维修基地任高级工程师。

黎廷璋,1940年毕业于广东省立广州农工业职业学校机械电机科,毕业后到航空公司工作,于1949年参加了著名的“两航起义”。解放后黎廷璋在北京首都机场工作,任高级工程师。

黄元亮,1942年毕业于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学校机械电机科,毕业后到航空公司工作,是当年 “中航”(CNAC)驻印度加尔各答维修基地机师,参加过著名的飞越“驼峰”飞行,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1949年,参加了著名的“两航起义”,后任广州重型机器厂工程师。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中国航空公司(中航)总经理刘敬宜、中央航空公司(央航)总经理陈卓林代表两公司在香港的员工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在缺乏地面导航及气象保障的困难条件下,冒着可能遭到国民党空军袭击的危险,两航总经理等人乘坐潘国定机长驾驶的CV-240型飞机由香港直飞北京,其余11架飞机(包括3架C-46型、8架C-47型飞机)由陈礼达机长带队从香港直飞天津,史称“两航起义”。

 

“两航起义”飞行线路图

我校罗裕余、邝耀荣、黎廷璋、黄元亮等四名校友,毕业后到航空公司工作,因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于1949年参加了当时的“两航空起义”。

这一行动,彻底切断了国民党政权的西南空中运输线,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进程,并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左起:罗裕余、黄元亮、邝耀荣、黎廷璋)


根据校友黄元亮回忆说:“中航在飞越“驼峰”时飞机还没那么多,抗战胜利后,美军在回国时,把战争时期的飞机连送带卖,时任总经理刘敬宜先生审时度势,及时买进,我们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飞机一下子就扩充到60多架,远东第一,世界第6。我们在启德机场地面走,那真是昂首挺胸的。

 

当时停在香港启德机场的两航飞机

即使不想回大陆,到英国人那里,照张相,填张表,上午去,下午就给你香港身份证。但高薪也好,优越条件也罢,没有太多的人对此有过留恋——从抗战起就一直在公司内部活跃的地下党一直在暗中做工作,新鲜的空气不断从罗湖桥吹到香港,大陆的新气象几乎就呈现在眼前,面对着这样一股清风,谁能不想回去!”

老人说,当年刚一迈过罗湖桥,回到新中国,就感觉处处是新气象,每个人都兴奋得很。从广州开往上海的火车上,很多女同志就脱掉高跟鞋、换下旗袍、剪掉卷发,口红啊眉笔的,都扔了。革命了,从此不再颠沛流离了,多好!

“两航起义”是对国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的沉重打击,是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为新中国的建设,特别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设备等多方面的重要条件。

 

 

 


上一条:追随共产党,投身党事业
下一条:抗日“驼峰航线”机师——黄元亮

新港校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
南海校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大学城
琶洲校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44号

  • 学校官微

  • 校友办官微

  • 校友捐赠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版权所有